4月2日至3日,在清明节来临之际,9428cn太阳集团古天乐以“铭记与传承”为主题,通过“精神赓续”与“文化浸润”两大维度,在临潼校区开展清明节主题活动,学院15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。
精神坐标:在红色基因中校准人生航向
4月2日,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“追思清明,铭记英雄伟绩”红色经纬读书班活动,以沉浸式学习开启清明追思。活动现场通过“三维叙事”构建红色记忆空间:通过《青春》节选诵读再现李大钊“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”的豪情;借助视频动态演示重现陈树湘“断肠明志”的悲壮时刻;配合《可爱的中国》片段情景朗诵,让方志敏笔下“欢歌代替悲叹”的理想中国跃然眼前。特别设置的“时空信箱”环节,收集到50余份手写感言,“您披荆斩棘换来的春天,我们定会倍加珍惜”等真挚留言,与中华英烈网的电子献花共同织就跨越时空的致敬。
文化密码:于指尖技艺唤醒文化基因
4月3日,行政楼131室飘散着艾草清香,学院团委开展的“清明艾草香,‘包’里寄安康”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将非遗传承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课堂。活动创新采用“文化解码+技艺传承”双轨模式:一方面通过演示文稿展示艾草脉络,解读其“辟邪纳福”的文化语义;另一方面特别设置手工制作环节,在工作人员指导下,从穿针引线到填充艾草,学生们学习了多种针法和填充技巧。活动现场,50余名学生完成了个性化香包制作,既有融入现代设计的十二生肖香囊,也不乏复原《楚辞》记载的古典款式。在成果展示区,带着体温的手作香包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“清明不仅是节气节点,更是文化传承的枢纽站。”学院团委书记表示,通过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,使传统节日成为培根铸魂的重要载体。学院未来将持续打造“行走的思政课”,让青年学子在触摸历史温度中坚定文化自信,于传承创新中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。(撰稿:曹鑫,审稿:李伟)



